==同理心的產生==
同理心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概念,
狹義的形解釋是和另一個人站在同樣的角度看待事情,廣義的解釋是嘗試和另一個生物的感受,如莊子夢蝶一般,照字面來講則是兩個不同的人因同樣理念產生相同的暫時心理狀態。
要注意的是"暫時"這件事太多的人總是誤解一件事情,認為人的理念是一個長久穩定的,但其實只有著重在許多的小想法,真正穩是產生這些小想法的核心理念,這些才是真正穩定的因子,比如自己的出身(e.x 1)、自己的家庭(e.x 2)。。。這些社會學因子造成了人們既有的思考行為,自然情況下因為那是自己的身分,沒特別道理下會去反對自己的事物。
(e.x 1 農村、都市、海外)
(e.x 2 嚴格、民主、貧窮、富裕)
在了解這樣的情況後,同理心的概念會比較容易去解釋,一個人生長都市所以會支持都市的發展,另一個人生長鄉村則反之,那這樣的基礎形成基本的同理心,你和另一個同鄉的人基本的同理心層上,會較為接近。
真正人們看到衝突的小想法,因為這些核心理念能進一步組合後,新想法衝擊到原本存在的理念,比如個人的立場(e.x3),一個人認同的理念(e.x 4),如同火車鐵路,互相撞擊挑戰既有的想法,逼迫原本當事人去自我解釋和調適,比如一個人富有,但是其同學都是窮人,那可能聊天時為了避免衝突隱藏這項資訊;一個人吃肉,但是朋友吃素,為了避免衝突就一起吃飯暫時吃素,或吃素的暫時吃肉。。。
(e.x 3 吃素、吃肉、吃蛋素、吃人肉。。。)
(e.x 4 基督教、佛教、回教、無神論。。。)
隨便舉例,比如假設一個人(生長農村、家裡嚴格、家裡很富裕、吃素、佛教)。那這個人就可能具備下列的既定想法:可能厭惡工廠和高樓大廈這些都市的東西、沒有規範紀律的人、家裡貧窮的人、吃肉的人、蔑視佛教徒的人。。。這些就是這個人的理念。
如果你認同這個人的想法,講出來的話越會被對方認為是"有同理心的",因為你能夠理解他的想法。
==同理心誤區==
講完了複雜的基本條件後,同理心大概產生就如此,但實務上有更容易誤解的概念,如下列。
1.主角小明看了非洲的人飢餓死了很多覺得很可憐,然後大美看完新聞後,說自己覺得沒有感覺,小明就生氣地罵大美【你沒有同理心】
心理學簡單的概念就是大家都是人,不是搞笑的說法而是很基本的概念,人與人之間是分離的個體,比如現在你父母突然跌倒受傷,你當事人並沒有受傷,所以雖然你們之間是很親密的個體,但身體狀態不同,你無法產生同理心
(你身體無傷,你父母受傷)
另一個則是需要有互動性,一個單獨的人是沒有同理心這個概念的,因為只有自己,比如自己喜歡的理念、事物,就是單純喜歡就好,沒有其他人會干涉,或可以說沒有可以比較、分享的對象,所以沒辦法進行同理的差異比較,上面的例子就是非洲人和大美是獨立的,而且沒有在非洲生活,難以理解當地的餓死的狀況,當下就會出現被稱沒有同理心。
還有如下列很容易出現的誤區
2. 有一個人100%認同自己任何想法,所以她很有有同理心? 另一個100%反對自己的人,是一個沒有同理心的混X?
同理心是一個有限度的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所以並沒有所謂的"100%同理心"的另一個人跟你存在,比如經典的心理學實驗,雙胞胎出生的時候就分離開來,一邊在都市生活,另一邊在鄉村生活,十幾年後拿出來比較雙方在同樣的事情上,表達出來的想法十分相左。
生理條件相同的個體,因環境不同也產生很大的分歧,那這樣情況下同理心去判斷一另一個人和你的相性,豈不就是很糟糕的選擇?
你不需要完全同意另一個人,你也辦法跟社會上每個人同理心同步,因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藍、綠這個議題上,你選那一方都會得罪另一半的人,你是基督徒不代表你就得討厭回教、佛教徒,這只能說追求的相信的理念不相近,不能因此就說別人是"不對的"。
同理心這樣的概念可以去理解比如一見鍾情這樣的瞬間印象,因為當事人看到另一個人和自己核心理念相近的"基模",所以在當下會給很高的心理分數。不過同理心一種主觀性非常重的概念,就算是心理學這樣容忍度很高的學科,也不太將這種概念納入正統評鑑,因為很多時候裡面有太多的個人因素存在,不過算是心理學中適合拿起來討論,增廣見聞的小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