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版上大家都做了一些貢獻,想說自己在精神病房服務幾年,雖然不是甚麼大人物,也是寫一下相關的想法。
<<資料、書>>
在書的方面大部分都從學姊那邊繼承過來,像是自己大學科系有直屬的時候,就花了些時間問一下同系的學姐看有沒有不要的課本,就有多少就算多少,一些繁瑣的資料可以自己整理表格。
像是自己微生物整理範例
Penicillin( 字尾+cillin, 細胞壁合成)
Tetracyline(字尾+cyline ,抑制蛋白質30s合成 )
Miconazole(字首+nazole, 抑制真菌DNA)
在資料方面有拿到一份實習時候發的講解資料,各科還蠻完善的,然後往上其實也有很多相關的整理集,比起自己每個都慢慢整理,在就學時候就把一些資料合集整理到一個硬碟中,這樣等到工作的時候,就可以隨身帶著資料走了,醫院都有電腦可以隨時查詢,那我也看到同事有些資料放雲端,這樣就不用大小書帶著走了。
<<食物>>
被工作瘋狂的追著跑,從一進去交班後就要馬上巡過一次所有的病人
湯湯水水的都要避免,尤其是煮很熱的那種,牛肉麵、湯餃等等一定來不及吃下去,為了避免餓肚子,可以帶一些輕食,飯糰、三明治、飲料。。。能夠
<<討論Case>>
Case的討論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像是病情討論的時候,總是大家火氣特別大,像是一些給藥細節、途徑、種類等等。,沒有人想讓病人發生問題。
當初進臨床的時候,也會常常被阿長挨罵之類的,但現在想來也是因為疏忽所以被罵,人大概就是這樣成長過來的,不過本人因為精神科服務較少維護操作,比較多是心理輔導類的。
幾年工作下來,和同事聊天後,覺得應該要爭"該爭"的事項,比如order下了但是藥物份量不對、藥物給錯種藥、或是R總是賴床叫不來之類的,就是一些你不去爭取後出問題會很麻煩的事情。
那至於其他如班次調度、買伙食的人,這些和臨床上無直接相關的,那就盡量是以大家團隊為主,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些工作事務要承擔,這些相較起來就稱的上小事情,以讓整個團隊run的順暢為主,和治療病人比較無關的就會排到次要順序。
Case的討論要看實際的需要性,講個例子如臨床上最顯赫的藥物嗎啡的使用,嗎啡是一個極端強悍的中樞神經藥物,用來瞬間止痛或是減低病人疼痛是最適當的選擇,但也因為藥效實際上過強,容易讓病人產生重度依賴此藥物,再討論上就需要謹慎,要讓病人、家屬知道不能過度使用此藥物。
(當然實際上可能病患就一直叫,然後家屬也一直叫,然後醫護被打後,大家在臨床一起叫)
<<工作、考證照>>
工作上選擇其實最重要是自己的想法,那至於家人、朋友、同學等人的意見,說老實話就是參考一下就好,因為要工作的人是你,就算發生問題也是你得下去解決問題,不可能拉家人去on call。
急診、五大科應該沒異議是最壓力的場所,待久會短命的地方。
那如果要比較高的薪水還是得待在大醫院,聽前輩說上去N3後就能待行政了,壓力就小一些,如果不習慣官場文化,或是家裡小孩要照顧,那可能地方的診所、衛生所上班,離家近而且上下班時間固定,就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證照的部分,有高考、普考的護理證,應該就是畢業後第一個目標,總之我這邊是高考的證,有沒有證大概就是薪水 兩萬 >> 三萬 。
其他的部分如職業護理、麻護、健康管理師、醫美。。。 很多的證照,其實就是看自己要發展甚麼,因為裡面很多張證照都要花時間展延,所以也不可能每張都考,但特例像是健康管理師這類的就是一張永久,有空可以考來當額外的資歷,相關的資訊可能直接看職業協會的說明,總之興趣是最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