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循環是如何運作的
這是蘋果日報四月九日的報導:「新北市板橋一名逆子,不顧母親幫他每月花4500元租屋、更將每月約3萬元的薪水一半都給他花用,昨竟發狂拿破碎的瓷盤狠砍母親,造成母親頭部、四肢至少8處受傷,母親被送醫後心寒地說:「這不孝子不但吸毒還想殺我!」鄰居聞訊也害怕會遭波及。專家建議,家人吸毒一定要勒戒,一時心軟只會讓毒癮更大。」
這是蘋果日報四月十一日的報導:「毒蟲葉峻廷去年6月底因缺錢買毒,竟買了水果刀再搭上阮姓運將計程車,要他開往三峽偏僻的產業道路後,殺人劫財,阮男頸部等處被刺多刀致死,最後葉男搶走1萬7千餘元。新北地院考量聯合國《兩公約》規範「非犯情節最重大之罪,不得科處死刑」,又葉男偵審時均認罪,當庭跟被害人家屬道歉表示後悔,可見人性良知尚未完全泯滅,今依強盜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
最近我經常看到很多人引用Johann Hari在TED 2015的那場演講「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addiction is wrong」,因此而表示我們最好不可以異化吸毒成癮者,應該為他們塑造重回社會的環境-為他們建立連結,因為吸毒成癮大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問題。這段演講是來自於他的新書「Chasing the Scream」裡的內容,這些內容並非造假,但他巧妙的運用了一些話術技巧,選擇性的只透露了部分的事實。
正如同麻省理工學院指導科學寫作的教授Seth Mnookin在紐約時報對他這本書的書評一樣:「很遺憾的,他對於科學研究的基本原理之誤解:掌故趣聞並非研究數據,單純推論也非事實。他因此將個人的慨嘆轉化成黨同伐異的論戰。」(Johann Hari是如何因為造假和竄改維基百科而被英國獨立報開除並且追回獎項的故事我就不在這邊贅述了,因為篇幅有限,我多寫了也不會多拿錢因此以後有機會再說)
總之,Johann Hari短講中為了支持自己單純心靈派的毒品觀點,刻意(或說是巧合)忽略了吸毒成癮確有其化學及肉體(相對於心靈)因素,以及毒品戰爭和戒毒面對的是資本主義的毒品產業這件事。這個部分的反思我就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和查證了。
我特別詢問了真正協助戒毒,經手數百例成癮者的義工究竟戒毒是怎麼一回事?單純的只給予心靈上的支持與擁抱或者不予以隔絕就夠了嗎?
事實上,即使最有效的隔絕加上宗教因素的戒除成癮法,大概回籠率還是依舊有七成以上。因為毒品產業會持續不停的引誘戒斷者重回毒品懷抱,而身邊的那些給予支持者或親屬,通常會被永無止盡的當成提款機,當成霸凌勒索的對象,因為只剩下這些人願意支持他們。(因為藥頭想賺錢,吸毒成癮者沒有錢,只好跟身邊人要、借、搶)而長此以往下來,願意支持和呵護吸毒成癮者的人們就會越來越被迫遠離當事人,甚至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
也就是說,毒品成癮已經是社會環節斷裂的終端產品,到了這個時候再大談愛與關懷為時已晚,藥頭不會放過他們,身體上的化學反應也不會放過他們。除了完全改換環境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方式可以斷絕這樣的毒癮(和供藥管道)。
最後,那位義工很感慨的跟我說,這幾十年來,他接到很多電話來自於自己輔導過的毒品成癮者的手機,但並不是他們本人打來的。而是最後獲報來調查這些用藥過度致死的毒品受害者的警察所打來的。因為通常這些成癮者最後榨乾了愛他們的最後一個人的財產和同情心之後,最後眾叛親離,手機裡面唯一還有在聯絡的聯絡人,只剩下這些輔導他們的義工。
因為其他人都已經不能,或是不願意接到他們的電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