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徹底解讀健檢報告
許多人花大錢做健檢,拿到檢查報告卻有如看「天書」,既看不懂醫療術語,也不知道哪個項目異常,更不瞭解如何保健。讓我們教你解讀健檢報告,別再當冤大頭!
拿到健康檢查報告的那一刻,許多人都會產生類似的困惑:這些專業醫療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有脂肪肝是否表示過胖?總膽固醇偏高,是不是不能吃蛋?GOT指數異常,是不是有了肝病?三酸甘油脂過高,會不會中風?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家庭醫學科醫師陳皇光嘆道,「醫師解說是健康檢查中最有價值的一環,卻總是被忽略了。」
健康檢查報告解說不足,一直是健檢流程中最引人詬病的一環。有些人報告一切正常,卻老是覺得身體異常,懷疑檢查有誤;有些人看了報告,以為自己罹患重症。陳皇光建議,「先瞭解你需要檢查哪些項目,不是亂槍打鳥,做愈多愈好。」
有助於及早發現身體異常的健檢項目包括:
血液常規檢查
血液檢查可分為:血液常規檢查CBC(全血球計數)以及生化檢查兩類。
全血球計數的檢查項目中,最重要的是:
◆ WBC(白血球):WBC可以看出身體是否遭受病毒或細菌的感染,標準值約在4000~9000/mm3之間,並不是不在標準值內就有白血病。
◆ Hb(血紅素):可觀察是否有貧血現象,高於12 g/dl即屬正常,低於此數值為營養不良。常見的貧血原因可能是月經、痔瘡、胃潰瘍,甚至是大腸癌等,但是,「不能以單項指數判斷是否有異常,一定要搭配其他檢查項目來觀察,」陳皇光說。
◆ MCV(平均紅血球容積):與紅血球大小有關,正常值約在80~100fL之間。小於80 fL者,可能是地中海型貧血或缺鐵性貧血。罹患地中海型貧血的成人無須太過擔心,因為地中海型貧血是輕度遺傳缺陷,嚴重者根本活不到成年,有此病症者只需在孕育下一代時找醫師諮詢。缺鐵性貧血則與月經、胃潰瘍或痔瘡有關,不解決根本問題,多服鐵劑也枉然。
大於100 fL者,有可能是素食超過5年以上,身體缺乏動物性維他命B(B12);另一種可能則是缺乏葉酸。
◆ PLT(血小板):參考數值約在15萬~40萬K/μL之間,低於10萬K/μL可能是出血或淤青,後者是老年人常有的症狀。但低於5萬K/μL時,就有危險性,可能是發生原因不明的紫瘢症、服用抗癲癇藥物或者脾臟腫大。 脾臟腫大有可能是因為長期輸血、或有地中海型貧血,甚至也可能是快出現白血病的徵兆。找出正確的病因、對症下藥,就有賴醫師的經驗了。
血液生化檢查
進行生化檢查,需要抽到第二管血液。幾項必要的檢查項目包括:
◆ AC Sugar(飯前血糖):指空腹時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理想參考值介於70~110mg/dl。這項指數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高於126mg/dl時就是糖尿病症狀。介於111~125mg/dl時,為血糖不耐症,有機會變成糖尿病。
◆ T-CHO(總膽固醇值):與年齡、遺傳、體重與運動等有關。T-CHO指數大於200mg/dL時屬異常,但身體並不會出現不適症狀。一旦檢查報告同時出現總膽固醇值過高、血壓過高以及血管發炎時,就有很高的機會造成血管硬化。
除了檢測T-CHO,陳皇光建議可以進一步檢查HDL(高密度膽固醇)及LDL(低密度膽固醇)。HDL指的是血管把膽固醇帶走的速率,經常運動可以提升。LDL則是膽固醇沈積的速率,過高對人體有害,油膩的飲食習慣會使之惡化。
◆ TG(三酸甘油脂):是指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後,與肝臟合成而生的血脂肪,與心血管疾病有相當高的關聯性。空腹12小時後應低於200mg/dl。甜食以及油脂都會造成TG值升高。如果高過200mg/dl,而且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TC/HDL)高於5,就是「血管硬化」的徵兆。
如果指數大於500mg/dl,就是「急性胰臟炎」,胰臟無法正常分泌,死亡率很高,這種情形通常出現在酒鬼身上。
TG值過高加上血糖過高,就會引發「胰島素分泌不良」,如果此時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HDL值低於35mg/dl,或有糖尿病徵兆,就是典型的「代謝症候群」患者。 所以TG值異常未必表示一定是心血管疾病,有可能急性胰臟炎、太過肥胖、飲酒過量或胰島素功能快要故障。
要降低TG值,就必須勤做運動、控制體重。陳皇光補充,「不吃肉不表示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就比較低。」
有脂肪肝不表示肝硬化
◆ GPT/GOT是用來檢查肝功能是否異常。一般常做的是GOT檢查,可以察覺心臟、骨頭與肝臟的問題。但GPT才是「肝臟發炎指標」。GPT大於100U/L時為肝臟發炎;小於40U/L為肝臟正常;介於40~100U/L則是異常,其中一種是「脂肪肝」。
所謂脂肪肝,是脂肪堆積在肝臟中的結果,有可能是肝臟發炎或過胖所引起,「如果你不喝酒、沒有B、C型肝炎、沒服用慢性藥,但腹部超音波發現有輕微脂肪肝,只要減肥就好,千萬不要吃保肝丸,」陳皇光說。
一旦GPT指數高過2500U/L,就是猛爆性肝炎,致死機率高。得到猛爆性肝炎後,即使GPT/GOT下降,也未必代表病情好轉,一旦黃疸指數繼續往上爬升,表示肝臟依舊無力處理廢物,患者並未脫離險境。
不過,「疲倦未必與肝病有關,不要倒果為因,」陳皇光進一步叮嚀。
尿酸過高未必是痛風
BUN(或UN尿素氮)、CRE(肝酸肌)以及UA(或Uric acid尿酸),都與腎臟功能有關。
◆ BUN(尿素氮)是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主要是藉由血流,經腎小球過濾後,隨尿液排出體外。正常指數範圍在20mg/dl,高於此數值表示有「尿毒」症狀。
◆ CRE(肝酸肌)則可以顯示腎臟功能。CRE是肌肉運動的主要能源——肌酸所分解的物質。只要腎臟功能正常,CRE會經由尿液排泄至體外,檢查CRE可得知腎臟的排泄功能。一旦CRE指數低於1.2mg/dl,就表示腎臟功能異常。
◆ UA(尿酸)乃體內普林(Purine)的代謝物,動物內臟含普林量最多,飲酒過量、糖尿病、痛風、腎炎、鉛中毒、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尿酸會偏高;腎小管不正常、先天性酵素缺乏、懷孕等,尿酸值會偏低。
UA可以不篩檢,因為UA值過高或過低,都未必與「痛風」有關。只有在UA濃度急速上升時,才會造成痛風,「尿酸其實與腎臟功能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性,」陳皇光解釋。
尿液檢查
項目包括WBC(尿液白血球)、RBC(或OB尿液潛血)、Sugar(尿糖)以及Protein(尿蛋白)。
◆ WBC(尿液白血球)指數只有在超過15/1H.F.以上,並加上臨床症狀,才有判讀的意義,WBC高達15/1H.F.以上時,就是「尿道炎」。
◆ RBC(尿液潛血)是透過試紙與顯微鏡做檢測。如果在尿液中可以看到RBC,可能是結石、尿道炎、腫瘤、腎絲球腎炎或劇烈運動後的結果。
◆ 尿糖則是用來篩檢「糖尿病」。只有在血糖值大於180mg/dl時,尿糖檢驗結果才會是陽性。所以要驗證糖尿病,一定要同時驗血並驗尿。
◆ 尿蛋白也是用試紙來測試,這項檢驗可以比抽血更早驗出腎臟以及水腫的問題。「腎功能異常並不容易發現,只有在腎功能剩下1/4才會出現不適症狀。通常要檢驗腎功能異常,必須同時檢測BUN(尿素氮)以及CRE(肝酸肌),」陳皇光說。
當尿液渾濁並出現泡泡時,有可能腎功能異常或尿道炎。若同時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症狀時,就可能會出現「慢性腎衰竭」。
糞便檢查
這項檢查主要是觀察有否OB(糞便潛血)。糞便中有血,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痔瘡、大腸息肉或大腸癌都會引發出血,必須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
另一個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胃部出血、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癌,可以透過胃鏡檢查得知結果。
其他檢查
此外,消費者應做的基本檢查項目,還包括心電圖和胸部X光。心電圖可以檢查出心率不整以及心肌缺血的徵兆;胸部X光則可以看出心臟的大小以及肺部有沒有異常。
若要進一步做檢驗,陳皇光建議,可以加驗腹部超音波,女性還可以針對乳癌、子宮頸癌做篩檢。不過,「健檢項目是做不完的,即使做完了也不保證沒病,」他說。
拿出改善行動,健檢才有意義
在健康檢查報告中,往往提到許多的標準值,陳皇光指出,「標準都只是人為訂定的參考數值,不在正常值以內不代表就有問題,還需參照其他的項目合併分析。」
此外,健康檢查也容易出現「偽陽性」或「偽陰性」的結果,前者是沒病卻當成有病,後者則是有病但以為沒病。因此,健檢不能只做單項,更一定要有醫師做詳細地解說,檢查才會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檢查出問題後,一定要有後續的行動,有病則就醫,出現不正常症狀則要調整生活習慣,「光是檢查並不會改變健康狀況的!」陳皇光叮嚀道。
拿到健康檢查報告的那一刻,許多人都會產生類似的困惑:這些專業醫療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有脂肪肝是否表示過胖?總膽固醇偏高,是不是不能吃蛋?GOT指數異常,是不是有了肝病?三酸甘油脂過高,會不會中風?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家庭醫學科醫師陳皇光嘆道,「醫師解說是健康檢查中最有價值的一環,卻總是被忽略了。」
健康檢查報告解說不足,一直是健檢流程中最引人詬病的一環。有些人報告一切正常,卻老是覺得身體異常,懷疑檢查有誤;有些人看了報告,以為自己罹患重症。陳皇光建議,「先瞭解你需要檢查哪些項目,不是亂槍打鳥,做愈多愈好。」
有助於及早發現身體異常的健檢項目包括:
血液常規檢查
血液檢查可分為:血液常規檢查CBC(全血球計數)以及生化檢查兩類。
全血球計數的檢查項目中,最重要的是:
◆ WBC(白血球):WBC可以看出身體是否遭受病毒或細菌的感染,標準值約在4000~9000/mm3之間,並不是不在標準值內就有白血病。
◆ Hb(血紅素):可觀察是否有貧血現象,高於12 g/dl即屬正常,低於此數值為營養不良。常見的貧血原因可能是月經、痔瘡、胃潰瘍,甚至是大腸癌等,但是,「不能以單項指數判斷是否有異常,一定要搭配其他檢查項目來觀察,」陳皇光說。
◆ MCV(平均紅血球容積):與紅血球大小有關,正常值約在80~100fL之間。小於80 fL者,可能是地中海型貧血或缺鐵性貧血。罹患地中海型貧血的成人無須太過擔心,因為地中海型貧血是輕度遺傳缺陷,嚴重者根本活不到成年,有此病症者只需在孕育下一代時找醫師諮詢。缺鐵性貧血則與月經、胃潰瘍或痔瘡有關,不解決根本問題,多服鐵劑也枉然。
大於100 fL者,有可能是素食超過5年以上,身體缺乏動物性維他命B(B12);另一種可能則是缺乏葉酸。
◆ PLT(血小板):參考數值約在15萬~40萬K/μL之間,低於10萬K/μL可能是出血或淤青,後者是老年人常有的症狀。但低於5萬K/μL時,就有危險性,可能是發生原因不明的紫瘢症、服用抗癲癇藥物或者脾臟腫大。 脾臟腫大有可能是因為長期輸血、或有地中海型貧血,甚至也可能是快出現白血病的徵兆。找出正確的病因、對症下藥,就有賴醫師的經驗了。
血液生化檢查
進行生化檢查,需要抽到第二管血液。幾項必要的檢查項目包括:
◆ AC Sugar(飯前血糖):指空腹時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理想參考值介於70~110mg/dl。這項指數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高於126mg/dl時就是糖尿病症狀。介於111~125mg/dl時,為血糖不耐症,有機會變成糖尿病。
◆ T-CHO(總膽固醇值):與年齡、遺傳、體重與運動等有關。T-CHO指數大於200mg/dL時屬異常,但身體並不會出現不適症狀。一旦檢查報告同時出現總膽固醇值過高、血壓過高以及血管發炎時,就有很高的機會造成血管硬化。
除了檢測T-CHO,陳皇光建議可以進一步檢查HDL(高密度膽固醇)及LDL(低密度膽固醇)。HDL指的是血管把膽固醇帶走的速率,經常運動可以提升。LDL則是膽固醇沈積的速率,過高對人體有害,油膩的飲食習慣會使之惡化。
◆ TG(三酸甘油脂):是指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後,與肝臟合成而生的血脂肪,與心血管疾病有相當高的關聯性。空腹12小時後應低於200mg/dl。甜食以及油脂都會造成TG值升高。如果高過200mg/dl,而且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TC/HDL)高於5,就是「血管硬化」的徵兆。
如果指數大於500mg/dl,就是「急性胰臟炎」,胰臟無法正常分泌,死亡率很高,這種情形通常出現在酒鬼身上。
TG值過高加上血糖過高,就會引發「胰島素分泌不良」,如果此時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HDL值低於35mg/dl,或有糖尿病徵兆,就是典型的「代謝症候群」患者。 所以TG值異常未必表示一定是心血管疾病,有可能急性胰臟炎、太過肥胖、飲酒過量或胰島素功能快要故障。
要降低TG值,就必須勤做運動、控制體重。陳皇光補充,「不吃肉不表示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就比較低。」
有脂肪肝不表示肝硬化
◆ GPT/GOT是用來檢查肝功能是否異常。一般常做的是GOT檢查,可以察覺心臟、骨頭與肝臟的問題。但GPT才是「肝臟發炎指標」。GPT大於100U/L時為肝臟發炎;小於40U/L為肝臟正常;介於40~100U/L則是異常,其中一種是「脂肪肝」。
所謂脂肪肝,是脂肪堆積在肝臟中的結果,有可能是肝臟發炎或過胖所引起,「如果你不喝酒、沒有B、C型肝炎、沒服用慢性藥,但腹部超音波發現有輕微脂肪肝,只要減肥就好,千萬不要吃保肝丸,」陳皇光說。
一旦GPT指數高過2500U/L,就是猛爆性肝炎,致死機率高。得到猛爆性肝炎後,即使GPT/GOT下降,也未必代表病情好轉,一旦黃疸指數繼續往上爬升,表示肝臟依舊無力處理廢物,患者並未脫離險境。
不過,「疲倦未必與肝病有關,不要倒果為因,」陳皇光進一步叮嚀。
尿酸過高未必是痛風
BUN(或UN尿素氮)、CRE(肝酸肌)以及UA(或Uric acid尿酸),都與腎臟功能有關。
◆ BUN(尿素氮)是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主要是藉由血流,經腎小球過濾後,隨尿液排出體外。正常指數範圍在20mg/dl,高於此數值表示有「尿毒」症狀。
◆ CRE(肝酸肌)則可以顯示腎臟功能。CRE是肌肉運動的主要能源——肌酸所分解的物質。只要腎臟功能正常,CRE會經由尿液排泄至體外,檢查CRE可得知腎臟的排泄功能。一旦CRE指數低於1.2mg/dl,就表示腎臟功能異常。
◆ UA(尿酸)乃體內普林(Purine)的代謝物,動物內臟含普林量最多,飲酒過量、糖尿病、痛風、腎炎、鉛中毒、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尿酸會偏高;腎小管不正常、先天性酵素缺乏、懷孕等,尿酸值會偏低。
UA可以不篩檢,因為UA值過高或過低,都未必與「痛風」有關。只有在UA濃度急速上升時,才會造成痛風,「尿酸其實與腎臟功能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性,」陳皇光解釋。
尿液檢查
項目包括WBC(尿液白血球)、RBC(或OB尿液潛血)、Sugar(尿糖)以及Protein(尿蛋白)。
◆ WBC(尿液白血球)指數只有在超過15/1H.F.以上,並加上臨床症狀,才有判讀的意義,WBC高達15/1H.F.以上時,就是「尿道炎」。
◆ RBC(尿液潛血)是透過試紙與顯微鏡做檢測。如果在尿液中可以看到RBC,可能是結石、尿道炎、腫瘤、腎絲球腎炎或劇烈運動後的結果。
◆ 尿糖則是用來篩檢「糖尿病」。只有在血糖值大於180mg/dl時,尿糖檢驗結果才會是陽性。所以要驗證糖尿病,一定要同時驗血並驗尿。
◆ 尿蛋白也是用試紙來測試,這項檢驗可以比抽血更早驗出腎臟以及水腫的問題。「腎功能異常並不容易發現,只有在腎功能剩下1/4才會出現不適症狀。通常要檢驗腎功能異常,必須同時檢測BUN(尿素氮)以及CRE(肝酸肌),」陳皇光說。
當尿液渾濁並出現泡泡時,有可能腎功能異常或尿道炎。若同時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症狀時,就可能會出現「慢性腎衰竭」。
糞便檢查
這項檢查主要是觀察有否OB(糞便潛血)。糞便中有血,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痔瘡、大腸息肉或大腸癌都會引發出血,必須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
另一個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胃部出血、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癌,可以透過胃鏡檢查得知結果。
其他檢查
此外,消費者應做的基本檢查項目,還包括心電圖和胸部X光。心電圖可以檢查出心率不整以及心肌缺血的徵兆;胸部X光則可以看出心臟的大小以及肺部有沒有異常。
若要進一步做檢驗,陳皇光建議,可以加驗腹部超音波,女性還可以針對乳癌、子宮頸癌做篩檢。不過,「健檢項目是做不完的,即使做完了也不保證沒病,」他說。
拿出改善行動,健檢才有意義
在健康檢查報告中,往往提到許多的標準值,陳皇光指出,「標準都只是人為訂定的參考數值,不在正常值以內不代表就有問題,還需參照其他的項目合併分析。」
此外,健康檢查也容易出現「偽陽性」或「偽陰性」的結果,前者是沒病卻當成有病,後者則是有病但以為沒病。因此,健檢不能只做單項,更一定要有醫師做詳細地解說,檢查才會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檢查出問題後,一定要有後續的行動,有病則就醫,出現不正常症狀則要調整生活習慣,「光是檢查並不會改變健康狀況的!」陳皇光叮嚀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