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長照的問題在那邊?

作者:林秀玲(曾任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顧管理督導)
 
最近因為選舉的關係,讓一向較少被關注到的長照議題不斷延燒,其中沸沸揚揚論戰最多的,無非是到底要採「稅收制」或是「保險制」來當做長照服務的財源。各方討論的幾乎都是「錢」的問題,而我以從事長期照顧管理工作十幾年的經驗,看到的卻是從「錢」延伸到「資源」的問題。對民眾來講,實際關心的是當需要使用長照服務的時候,政府有沒有辦法兌現選舉時對於百姓的承諾,還是會像現在一樣僧多粥少,排隊著使用已然不夠的長照服務。
 
目前長照最大的困境  嚴重的供需失衡問題
 
記得我在民國93年剛到長照中心從事照顧管理工作時,接獲民眾申請長照服務,到民眾家裡評估並討論照顧計畫後,所核定的補助服務項目、次數與時數,服務機構大都能迅速依照核定的照顧計畫提供;但近兩、三年來,發現不僅民眾等待的時間長了,連服務機構好不容易媒合到可以提供服務的人員,所能提供的服務頻率和時數,也大大打了折扣。以失能民眾最常使用的居家服務為例,根據統計失能者平均每個月實際使用時數僅21小時!多數的個案不是不需要更多的時數,而是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照顧服務員可以提供服務,我們的長照服務已經出現了相當嚴重的供需失衡。
 
以一位實際的案例,有一位兒子全職照顧完全臥床的母親,母親還須每週二次到醫院做血液透析治療(洗腎),他們使用居家服務幫忙居家照顧並和兒子一起協助就醫洗腎,後來醫師告知母親的腎功能逐漸惡化,須再增加一次洗腎次數。筆者當時照會服務機構儘速增加每週一次居家服務的次數,卻遲遲等不到服務機構擠出人來,這位兒子最後氣得跳腳說了重話,若母親因此死了,難道要抬棺抗議,政府才會知道事態嚴重!
 
服務資源不足,也是造成照顧管理專員離職的原因之一,我之前擔任督導的時候,一位照顧管理專員告訴我離職的原因,是再也無法承受服務機構派不出照顧服務員,而她每天要不斷面對家屬頻頻來電催促儘速提供服務的心裡壓力。我們實際家訪看到了民眾的需求,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怎麼面對那一個個焦急等待服務的家庭?
 
當臺灣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結果,就是照顧者越來越少,而需要被照顧的人越來越多。目前104年是6.06個人照顧一位老人,推估到10年後也就是114年,則只剩下3.38個人照顧一位老人,當家庭功能越來越薄弱,這個社會越需要有強大的長照體系來支撐,而臺灣準備開始面對了嗎?
 
建立穩定的財務來源 擴大服務規模  才有解決問題的契機
 
服務機構為何派不出人來,我們知道截至103年底取得照顧服務員結業證明書者計10萬多人,但因目前的勞動條件不佳,例如薪資水準、福利、專業成長、職涯發展等誘因不夠、專業形象不佳及教育養成與職場需求有落差等因素,導致人力缺口越來越大。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長照服務財源是採稅收制,稅收制簡單地說,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每年長照預算編列都必須跟其他政事競爭,而且縣市政府每隔一兩年都要重新辦理招標,服務機構難以看到長期的願景,而且撥款行政程序繁複,機構的財務周轉與經營不易,這都是服務資源難以擴大成長的原因。
 
我們以健保的經驗來看,只要有穩定專款專用的財源,整體服務規模夠大,就有誘因促使更多民間業者投入服務產業,就像健保開辦之後,醫療院所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民眾就醫便利了許多,供需自然會慢慢達到平衡;而且長照服務機構若是像健保一樣採特約模式,不僅可以大大省去耗費時間精力的採購招標程序,對機構來講也較容易永續經營。
 
再者,我相信財務穩定、服務總體規模變大了之後,也才更有「本錢」改革我們的照顧服務模式,以照顧服務來講,從現今的時薪制改變為月薪制,仿效北歐先進國家,一天分多次到家裡協助照顧,提供彈性「短時間、多次數」的客製化服務,不僅可滿足被照顧者的不同需求,也可以提高照顧服務員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相信藉由體制的翻轉,可吸引更多人、甚至是年輕族群加入照顧服務的行列,帶動臺灣整體服務的發展。
 
以我國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建議應儘早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儘早建立兼具財源穩定、財務獨立與提供普及式照顧服務的長照保險制度。我們看韓國的經驗,韓國從2008年開始實施長照保險制度,至2013年以短短5年的時間,服務資源成長了3倍!若我們這時仍然不敢大刀闊斧改變整個長照體制,我相信長照供需失衡的情況會更惡化,到那時候才要來籌謀因應,我想已經來不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