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如果只用三分鐘講政府策略



講到政府,第一個馬上可以連接的詞彙莫過於一個詞"矛盾"。

就實際現實看來政府單位是充滿執行力的,只要法源有依據,公文有上級批改下來,一定都會徹底執行到底,公務員考績中有執行率這一點也是其中原因,但執行歸執行,產出結果卻常常像是垃圾生產器,不停地執行出沒有意義的成果,甚麼發傳單給幾個民眾、打了幾個預防針,這類沒有意義的數據卻成為政府大老最愛,造成基層疲於奔命,工作八小時有四小時消化在生產這類數據的雜務上,形成諷刺的都在做事都沒有啥結果的奇怪現象。

政府有太多的部門,彼此之間的森嚴而不交會,既便有機會聯合行動也是冷淡處理,在政府的分層職權上有太多交會,往往一個底下部門會對應上層更多上司,結果處理上一團雜亂,一份報告要轉印出三、四份以上給多個上司交付,結果往往多個上級單位會同時發命令給底下的同一單位,造成多頭馬車執行政策上混亂,不但上層會議中怒目相向,而基層也選擇性的忽略掉執行,因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做。

最後就是顏色,太多的台灣政府策略擬定,為了的是政治立場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對錯,
如果一件事務上評估需要執行,結果往往上級為了討好某派而選擇放棄,而選擇另外一個糟糕的方案,只是為了討好特定人士的歡心,另一部分則是鴨子拔毛,很多政府策略都吃力不討好,本來就是會讓民眾不滿的,尤其是預算審核、罰則擬定,自然要有效率的政府這類的本來就會嚴格,會擋掉很多人的財路、福利,也造成可笑的明明應該要拔除要的福利,卻因為首長孬孬想要連任,不但不削減反而加倍投入福利,造成後期接任的人士大多時間都在清理爛攤子。



講到政府莫過於一個詞彙

矛盾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下你的想法